Feeds:
Posts
Comments

Posts Tagged ‘农民’

离中国和吉尔吉斯坦边境约70公里外的萨里塔什小村庄,当地人主要以养牛羊为生。

 

印度兴度教徒视牛为神明的化身,不吃牛肉,这个传统部分也出于感激牛一生都在为人们劳动。而在吉尔吉斯坦,我发现当地不少养牛户也不吃牛肉,但并不是出于对牛辛劳耕地的感恩心态,这个国度绝大部分的土地属于高山丘陵,适合放牧不宜耕种,他们不吃牛肉的理由很简单:“不好吃。”  

我在吉尔吉斯坦的第一个落脚处——萨里塔什(Sary Tash),是一个小农村,大约200多户人家,几乎所有人家都以养牛羊为生。养牛主要是为了牛奶,除了当饮料外,还可以加工变成各种奶制品,如黄油(牛油)、奶油、奶酪等。除了保留奶牛和交配的公牛直到生产力不支为止,当地农民会把每年春天诞生的小牛养到秋季后卖掉,据当地人说,他们并不会把牛宰掉作为冬季粮食,羊肉才是当地人的首选。  

“我们在冬季来临时,会宰几头羊过冬,其余的卖掉或保留给明年继续生产。”十九岁的阿佩尔一边挤牛奶一边向我介绍当地的生活面貌。她的家人曾经拥有15头牛和30几只羊,后来家里为了张罗一对儿女的婚嫁,卖了不少牲口,目前只剩下5头牛和20来只羊。  

我认识阿佩尔是因为我们从中吉边境乘坐同一辆货车抵达萨里塔什,她哥哥在边境处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她经常两地跑兼顾店里的买卖和家里的农活。当时我和一名波兰游客在边境处等候多时没有拦到任何路过的车辆(那条路上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交通流量),转而到坐落在口岸检查处边上的货车停车场找司机,最终货车拉了我们三个人。 (more…)

Read Full Post »

农民作家唐仪天在自家的地里留影。

 

唐仪天说他享受在田地里干活时独处的时段。当他手里拿着锄头,自然条件反射般地翻动着土地,头顶给大太阳晒得热乎乎时,脑袋似乎也被烤得特别活跃,常常会蹦出下一个要写的散文题材。人在田地里,但思绪有时候却绑在家里书桌上还未完稿的文章上。  

近年来,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群体——农民出身,扎根于农村,书写乡土情结浓郁的作品,统称农民作家。  

来自民勤县五坝村,今年46岁的唐仪天,就是那么一个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笔的农民作家。过去20年来,围绕着民勤农村生活的题材,他写了无数篇散文,期间,也获过奖,拿过奖金,但他很清楚,写作不是他的赖以为生的职业。  

“我写的就是我的生活,反映农民日常生活中都想些啥,愁啥,让人了解农民的苦。”农民这个身份是他的创作泉源,脱离了这个身份,也许会让他的文字失去了附体而变得空洞无力。 (more…)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