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5日,对乌鲁木齐而言,是个敏感的日子。去年的今天,流血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不少当地人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其中涉及的种族间微妙的情感变化,似乎有点说不清理还乱。
在中国境内,“种族冲突”或“种族暴乱”这样的词汇是被避免采用的,该事件被定性为新疆“7.5打砸抢烧杀暴力事件”。官方数据显示该事件导致197人死亡,1700人受伤。
我熟悉中国官方刻意淡化该流血事件的种族色彩的意图,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媒体也经常遵守着类似的准则;比如在报道暴力事件时,不宜突出肇事者或受害者的种族身份,虽然在马来西亚,只要透露姓名就等于暴露了种族身份,但仿佛只要不强调种族背景,就能够淡化一些种族间的刻板印象或对立情绪。
在今天到来前的数天,乌鲁木齐市内一些被视为高风险的地段,当地人称之为“民族地区”,其实就是指维吾尔族聚居较为密集的地方,驻扎了许多武装部队,巡逻车也一直从早到晚地来回穿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