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海拔最高村落
车子行驶在颠簸的泥石盘山路上,之前下了两天两夜的雨,路段变得坑坑洼洼,前进速度缓慢,但沿途壮阔的大山大河美景为路程带来了慰藉。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山,映入眼帘的却是更多座山。山间稀稀疏疏散落着小村庄,外观仿佛停留在中世纪。绿幽幽的庄田,配上古朴石头房子,牛羊马儿放养在草坡上,一副恬静的田园风光,却因一栋栋厚实坚固的防御碉楼,带来了戒备的紧张感,好像一个个村落处于战国时代,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这是上斯瓦涅季(Upper-Svaneti),地处格鲁吉亚西北部,跟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山脉,全国85%面积属山岭地貌,上斯瓦涅季(Upper-Svaneti)可称为这个山国的屋脊,平均海拔为3500米左右。上斯瓦涅季地势险峻,多个世纪有大山作为天然隔绝带,不仅保有特殊的文化和语言,还得以保存典型的中世纪村落,被联合国教科组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的塔状防御碉楼是一大特色,建于9至17世纪期间。
我和另外5名源自各国的游客拼了一辆车,从上斯瓦涅季的区行政中心梅斯蒂亚(Mestia,1500米)出发,朝着号称为欧洲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乌树故里(Ushguli,2410米)方向前进。那一路上,我们经过了一个个雷同的中世纪村落和碉楼,快要看得审美疲劳之际,来到一座孤零零立在河畔边上的碉楼。
年轻的司机将车子停靠在路边,但见我们兴致缺缺、露出一副不就是另一座碉楼的表情,于是他不顾文法错对,用非常有限的英文词汇给我们说故事,竟然将英语说得像三字经一般:“Long time ago, boy love girl, girl love boy, boy go war, no come back, girl very sad, father make tower, she wait there.” (很久前,男爱女,女爱男,男参战,没回来,女伤心,父建塔,她等着。)
不过经他这么一说,倒真调动了我们的兴致,纷纷下车去参观,还走过摇摇欲坠的木楼梯,爬上了碉楼,眺望雪山,俯视河水激流,幻想着郁郁不欢的悲情女主角,在这碉楼里渡过了多少个绝望的日子。这座碉楼虽然长得跟其他的一模一样,但从本质上有别,被称为“爱之塔”。不论是在梅斯蒂亚或是乌树故里,一栋栋的碉楼都是好战的象征,虽说是用作防御入侵者的哨所,但据当地人说,更多时候,是用来互相防着有 “世仇”的邻里来犯。
在梅斯蒂亚,我参观了一户当地人家建于12世纪的古老碉楼和祖屋,女主人家拉里懂的英语词汇,加上我懂的俄罗斯语词汇,总共加起来大概也不超过50个字眼,但竟然也能互动互通。她领着我穿过幽暗的老房子,边给我讲解。老房子和两座碉楼挨着,她说越有钱的人家,碉楼建得越多,因为敌人越多。
我问谁是敌人呢?她答道有外族入侵,也有同村的。基于语言局限,她以简化方式表达:“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给人杀了,不记得为什么,孩子的孩子的孩子,要报仇,你杀我,我杀你,没完没了。”这就是所谓的家族恩怨“血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她家的碉楼有五六层高,祖屋则仅有一层和一个地下层。当地传统老房子的布局,一层住人也住家畜。房子中央是火灶,是用餐和开家庭会议的地方。沿着四边墙壁围了一圈木栏杆,拉里一边发出“姆姆、咩咩”的声音,一边用手比着示意牛羊马被安置在围栏内,又指着栏杆前的一排水槽,表示那是给动物喂水喂食的,接着又指着木围栏上方的木平台,说是放草料和饲料的空间。那人睡哪里呢?她指着草料上方还有一木平台,供家人睡觉,而下方的草料也能起到保暖作用。地下层用来存放粮食,地下室干燥阴凉,像个天然冰箱能保鲜。
现今拉里和家人住在祖屋边上新盖的双层洋房,新房子部分空间还被开发为家庭旅馆,增加务农畜牧以外的收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