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岸,入夜后灯红酒绿;那一岸,被黑夜吞噬。两岸相隔不到一公里之遥,鸭绿江为分界线;这一岸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那一岸是朝鲜的工业城市新义州。一道中朝友谊桥横跨河面,桥梁上的装饰彩灯时不时转换颜色——红、黄、蓝、绿;夜色犹如一块乌黑画布,闪烁彩灯是颜料,勾画出铁桥锯齿形的骨架子,从热闹的这一段,笔直地伸展至对岸的黑洞,然后彩灯桥忽地消失了。
夜间漫步于鸭绿江畔,特能感觉到一河两岸之间的强烈对比。我身处丹东这一岸,一栋栋高楼大厦披着炫目的霓虹灯,街道上车水马龙,江边的卡拉ok和舞厅传来音乐,西式咖啡厅客满如云,路边烧烤摊冒着星火浓烟,天气暖和时人们喜欢坐在户外享用夜宵,吃着烧烤串喝着酒高谈阔论。河堤边多个广场上,这一端,年轻人带着手提音响,播放电子乐,跳起了街舞;那一端,年长的当地居民,随着民谣旋律,练习民族舞蹈;另一端,汇聚了一群萨士风爱好者,哔哔叭叭地吹奏着。长长的江畔边,有情侣们手牵手晃悠着谈情说爱,也有一家大小晚饭后出来散步,还有游客们,拿着各种型号的数码相机扑捉丹东夜景。但对岸,漆黑寂静,丹东仿佛处在繁华世界的尽头边缘,过了这文明的最后一站,即将坠入至神秘黑洞,深不可测,摸不着底细;但那片黑暗大地,却像是无声胜有声似地,呼唤诱惑着人们前去探秘。
“朝鲜游!朝鲜游!坐船游鸭绿江看朝鲜!”白天里,票贩子们徘徊在丹东沿江一带招揽生意,江边商业区就有好几个客船码头,每隔一小段时间就发船带游客们去欣赏江上风光,有可容纳数百人的大游艇,也有十来座的小快艇。作为中朝边境线的鸭绿江,也是一条繁忙的航线,但那些上下来回穿梭的船只没有目的地,它们只是从丹东码头出发,行驶到江中央,然后尽量往朝鲜那一岸靠拢却不靠岸,乘客们不能下船上岸,只能在船上注视着新义州。即便在大白天里,也看不清对岸的动静,彼岸是一片青葱翠绿,新义州隐蔽在一片浓密的绿带后方,但见几个烟囱超越树梢冒出头来,挣脱平伏地平线的束缚,往辽阔自由的天空伸长,喘息般地喷着一缕缕灰烟;在一片树木灌丛间,露出几栋低矮建筑物,有顶着元宝状弧形屋檐、带有多扇窗户的两层白色方楼,貌似宾馆,也有灰蒙蒙的平房看似工厂,还隐约能瞥到游乐场一角,见到半个摩天轮挂在树梢上。
但彼岸的居民们仿佛躲了起来,站在这一岸鲜少看到他们的踪影,他们不轻易溜达徘徊在沿江一带,不回应这一岸对他们的窥探,不正眼回视来来往往的客船,不向前来“叩门求见”的外人挥手打招呼。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对岸那集体的沉默、无视和漠然,反倒增添了神秘光环的吸引力,让这一岸,人群前继后赴地涌向江边隔岸观望,造就了丹东独树一帜的旅游业,有点像是来一趟虚拟的朝鲜游。
漫步鸭绿江畔
我在丹东沿着鸭绿江漫步,江堤岸上有宽敞的步行街,长达数公里,沿途有数个广场、多个歇息小亭和长椅、园林设计、石像雕塑装饰等,还有各种流动摊子和小店,大多兜售着“朝鲜风情”产品和服务。“5块钱2分钟,先付钱,后使用。”一名老头坐在江堤上一个巨型太阳伞下,指着边上的数台望远镜说道。支在三脚架上的长镜头,面向对岸的朝鲜,一名游客正在左右摆动着长镜头端详彼岸,并向老头发问,“那个很大的白色房子是什么?”“那是别墅,高官和有钱人的。”“那边有摩天轮的是什么地方?”“那是一个公园。”见老头似乎很了解对岸的情况,我禁不住问他:“你去过朝鲜吗?”“没有。”“那你怎么那么清楚那边的事情?”“听说的。我们就住在这里,当然知道。”老头有点不悦地回答后就不搭理我了。
我继续往前溜达,见一名大妈守着她的三轮车流动摊子,大声叫卖着:“10 块!10 块!朝鲜烟!一律10块,朝鲜货!”走近一瞧,见她的货品中还包括朝鲜货币,以及印有朝鲜近代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头像的胸章,另外还有朝鲜木偶娃娃钥匙扣和化妆盒镜等。有当地出租车师傅曾提醒过我说:“江边卖的那些朝鲜纪念品,不是真的,很多是温州产的,哪来那么多朝鲜商品,那边工厂都没几个。你千万别花大钱买那些东西。”我看着流动摊子上的朝鲜货币,禁不住问道:“这些钱是真的吗?”,小贩大妈有点不耐烦地应道:“朝鲜钱不值钱,不值得作假。”之后在另外一个小店里,我见到相同的货品,摊子上10元一个的胸章,店员却要价25元,还加了一句:“外国人的话,35元。这里卖的都是真品,江边有很多假货,不一样。”我问店员如何分辨真假呢?“我也不知道,我也看不出来。但我们店里的货,都是边贸公司通过正式途径进口的。”
江边虽有各种买卖,但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商家们得互相比拼拉客。“来、来、来,穿朝鲜服拍照,10块,10分钟就能取!用自己的相机,5块钱!”江边有许多快照店,东家们拉大了嗓门竞争。这些快照店都提供道具租借,游客们可以从一溜的衣架子上,挑选各种颜色鲜艳的朝鲜传统服饰,换装后站在一块假中朝边境石碑边上,以对岸的朝鲜为背景,拍照留念。“用手提起两边的裙角做扇形,很好,往左边挪一点,好,就这样,一、二、三,说茄子!”快照服务的店家,身兼摄影师和美术指导,忙碌地接应着老女老幼皆有的客户群。 “与其隔江拍朝鲜,你没想过直接去对岸玩几天,站在朝鲜境内拍照吗?”我问一名正在排队等候照相的游客,来自沈阳的中年妇女却回答道:“听说那边很穷又落后,跟中国以前的五、六十年代没什么两样,没什么好玩的。在丹东这边感受一下朝鲜风情就够了。”
在外界看来,封闭的朝鲜是现今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而作为邻居的富强中国,就好比是朝鲜的经济救生圈;中国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总量八成以上。然而,像丹东这样的边境城市,却是以朝鲜为卖点而富起来的。因为陆路交通发达,又有河港、海港的便利,中朝贸易有近百分之七十是通过丹东进出,活络的边贸经济,也拉动了制造业、服务业、娱乐业、甚至房地产。同时,丹东旅游业也出现了大跃进,在过去六年间旅游收入增长超过400%。
“没有朝鲜,丹东就没有旅游业可言。”当地一名资深导游小蔡说,“游客们来丹东就是为了近距离接触神秘朝鲜,有的会通过旅行社安排,前往朝鲜境内做一日游、四日游、或最长达一周游,出游前后,他们都会在丹东停留消费。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只想在丹东观望,感受一下朝鲜风情。毕竟丹东有更多的服务设施,休闲娱乐场所众多,也更自由方便。不像在朝鲜一定要紧跟着团和导游,不能随意拍照,不能随便跟当地人搭讪,不能用手机等等。”
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丹东游客量接近两千七百万人次,但那当中,只有少于百分之零点一的游客,选择了过境到朝鲜去。从丹东这一岸窥视朝鲜,既能省略了出入境手续,又能享受富饶花花世界的便利,对许多游客而言那是一举多得。丹东包装神秘朝鲜为“边境游”重头卖点,可说是近十年来的发展,但这里曾以红色教育旅游基地为主,就连这个城市的名字,也是在1965年从安东更名为丹东,意味着红色东方之城。
待续……“从红色旅游到窥视朝鲜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