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翻箱倒柜找信纸,想给父亲写封信,最终找到纸张泛黄的记事本,撕下几页后开始动笔,却发现提笔忘字;好不容易写满两页纸,却又发现附近的超市没卖信封。
这些年我已习惯用电脑敲字,以电邮取代家书,就连74岁的父亲都已会使用互联网和电邮,更让我少了提笔写字的动力;渐渐地我变成了书写文盲,若要用笔做记录,我往往会选择采用英文,毕竟26个字母如何拼就如何发音,没有复杂的笔画。
回过头来看,我只有在旅途中才会积极地提笔书写,除了日记也会在小小的明信片上,密密麻麻地随想随写,给亲人好友说说在路上的趣闻。纳入我邮寄名单的,只有固定的六个人——在老家的父亲和姐姐、还有四名散落在世界不同角落的挚友。
但我每到一个国家,有时会买十来二十张明信片,一来有收藏习惯,二来我不喜欢打草稿,直接在明信片上涂涂写写,不能像用电脑一般干净整齐地修改,往往字写得难看之余,还笔画错乱且词不达意,因此会有不少“作废”不能寄出的明信片。
我的父亲享有特别待遇,除了明信片,我也会给他邮寄长篇大论的书信,当然只报喜不报忧,即便身处战乱之地,也只摘取好玩的事来说,我并非虚构安全假象,只不过是没有展露事实的全部。给父亲的信我都用中文书写,里头大概错字百出,有的词汇我死活想不起如何勾出笔画,只好写上拼音然后画个圈,让父亲自己琢磨去。曾经是中文老师的父亲,也许拿着一支红笔犹如批改考卷般地阅读我的来信。
过去六七年间,我寄了不少“慢邮”,自己却很少收到信件,也许因为我经常没有长期的固定住所地址,电邮反倒成了最可靠的联系方式,比手机还管用。但今年我却收到了两张明信片,一张来自我邮寄名单上的好友,寄自巴黎,另一张来自路上萍水相蓬,在廉价旅社的dormitory里同房的驴友;我看着他们的字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脑海里浮现他们的动作神情,让我心里感到暖烘烘。收到友人手写的邮件,是件快乐的事,所以我决定无需等到再次上路,也可宅在家里写明信片,这个十一假期,我就窝在北京公寓里,哪儿都不去,安安静静地提笔写字。
当然,我也不会放下电脑敲字,毕竟我的博客已太久没更新。其实并非最近不写东西,反倒是写得更勤、更费神、经常加班后回到家里坐在电脑前熬夜,一杯杯咖啡、一根根香烟,伴随着一个个字敲打出来;因近日给一本旅游杂志写数万字的中东中亚丝路专题,但要等11月稿件刊登后,才能“转载”到自己博客里。在那之前,我还要继续把去年中亚之旅未整理的资料,逐一梳理书写,这就是我十一假期的休闲活动,呵呵。
中文字讓我喜愛的不得了:D 26個字母是我的致命傷。
近期開始手寫雖然不多但又愛寫==然後發現手寫的真實感會讓自己害羞 ^///^
你的塗塗寫寫明信片感覺應該不錯美!!
“手寫的真實感會讓自己害羞”,呵呵,同感。现在手写的频率低,然后发现每隔一段时期写的笔迹都差异很大,回头看到一些稍微比较工整的字迹,都会怀疑是否真的出自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