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兹别克妇女转动着大轮轴整理丝绸线。
我在丝绸之路上走了四个多月,才真真见识到了丝绸的制作,但不是在其发源地中国,而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谷地(Fergana Valley),参观了在当地承传上千年的丝绸生产技术。
坐落在费尔干纳谷地的马儿吉兰(Margilan)小镇是乌国最大的丝绸产地,在此还有一些全人工的丝绸制作仿,并不纯粹是因为没有财力投资技术升级和机械化,而是因为“天然、手工、传统”等关键词已经成了最大的卖点之一。
马尔吉兰于9世纪就已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繁华城镇,但它的诞生却有更早的传说——约在公元前300多年,亚历山大大帝势力往东扩到中亚,传说他抵达马尔吉兰时,当地人接待他时准备了丰盛的鸡肉和馕,亚历山大问吃的是什么,当地人回答道:“murgi(鸡) ,non(馕)”,此后就成了地名Morgilon。
这个传说也许只是为了给当地增添光环和知名度,而真正让马尔吉兰有价值的是丝绸。自西汉(公元前200年左右)大使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陆路通道以来——从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穿过中亚,再往西亚推进达地中海,这条通道后成为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条运载中西资源和文化交流的脐带,而丝绸是道上的主要商品。
有出土文物证明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就已掌握了制作丝绸的技术。丝绸之路兴起的初期,中国人独享丝绸知识产权并小心防范技术转让的发生,但随着丝绸之路的扩展,制造丝绸的秘密最终还是守不住,在3世纪左右西域一带开始掌握了养蚕抽丝的技术,最终在5世纪左右欧洲也获得了该技术。
关于丝绸生产技术如何传入西域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有一位中原公主被嫁到今日新疆的和田,尊贵的公主担心在荒蛮之地没有绸缎可穿,偷偷在自己的发髻里藏了蚕卵,带到西域养殖并制造丝绸,从此对外揭开了丝绸之谜。
今日的马尔吉兰,有私人作坊沿用着古老的技术,全人工化地养蚕拔丝,而且把这个传统打造为卖点变成游客观光地。今日的马尔吉兰只能算是个小镇,缺乏举世闻名的古迹,也没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要是没有传统丝绸制作坊,很有可能不会出现在旅游版图里。
我参观的传统工作坊名叫Yodgorlik,它其实只有不到40年的历史,苏联时期是一个国有机构,生产出口的丝绸布料,苏联瓦解后被私有化,它把每一个丝绸制作环节公开给游客参观并提供免费讲解员,为的是希望游客会在工厂里设有的纪念品店里消费。
蚕茧。
参观的次序从观赏桑树开始,蚕虫只吃这种树叶,饱餐数周后吐丝变蚕茧。之后参观取丝房,这里有一大锅冒着蒸汽煮蚕茧,一位妇女拿木棍不断搅动并时不时勾起线头。大锅边上有一木轮轴,煮蚕的妇女将线缕绕到轮轴上,另有一妇女缓缓地转动着轮轴处理这些线,把它们捆成一把把的蚕丝,这个初成品看起来有点像粉丝,呈灰米黄色。
接下来是绑扎房,员工按图案设计把要留白的部分扎起来后送去染色。染色房里有多个大锅,这里的染料全天然,比如把洋葱皮放在水里煮,变成黄色的染色料,番红花则用来做深红色染料,石榴皮做褐色等。上色后的蚕丝放到水槽里浸泡,保证以后不会脱色。最后脱水晾干后,就能送往编织部去做成布料或地毯。
Yodgorlik 的讲解员说“天然,手工,传统”是这家工厂的卖点,每个产品的制作时间从数天到超过一年不等,价格自然比当地其他现代化丝绸制作坊来得高。另外,Yodgorlik的丝绸不会出现在乌国的商场和市集里,因为它是按订单生产,有的出口,也有的为大企业而制,比如乌兹别克斯坦航空飞行人员的制服就是用这里产的丝绸。少量的成品也会放在工厂里的纪念品商店里售卖,而这家店坚持只用美金和欧元交易。
店里卖的餐巾、围巾、布料、衣服、地毯等产品的价格介于10多美元至上千美元不等,还算是大多游客甚至部分当地人能承受的范围内。相较之下,远古时期的丝绸是奢侈品,据一些资料显示,在古罗马丝绸是王室贵族的专属,一块丝绸布料的价格可以买好多个奴隶呢。
虽然后来丝绸生产技术传到了西域,甚至欧洲,但源自中国的还被视为极品,直到今天,中国的丝绸产量占全球供应的60%。乌兹别克斯坦虽出口丝绸,但它不过占全国出口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真真让乌国富起来的原料是棉花。其实过去数十载,丝绸在科学发展中渐渐被冷落,除了棉、麻等天然原料,还要和批量又便宜生产的人工纤维竞争。
丝绸价格一度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跌倒谷底,近年来有所回升,但却不是因为人们重新珍惜它,而是中国的城市化,农地减少等原因导致丝绸产量大幅下降,推高了价格。丝绸数千年浮沉,曾经有如金子般值钱,今日虽然不至于贱卖,却也大众化得失去了稀缺价值。反倒是古丝绸之路近年来有起死回生的迹象,不过那条复苏的路可能重新命名为石油之路。
煮蚕茧时要不断的搅动,然后用木棍勾起线头。
各种天然的染料,包括石榴皮、洋葱皮、树皮等。
染色房里有多个大煮锅、几个水槽、以及脱水机。
丝线编织的地毯又滑、又软、又轻,还带着光泽。
熟练的女工操作手动织布机,把染色后的丝线编织成布块。
Margilangilan小镇得名的传说很有意思,收藏了;另外,可以请教您一个问题吗?只用丝绸来制作地毯是否太薄了? 从您拍的照片看, 似乎没有发现其他的原料…
实在抱歉,那么就才答复,真真的丝绸地毯确实是100%丝绸做的,编织的很密很密,还是会比其他原材料做的轻柔。不过有的地毯是一半丝绸一半羊毛或其他材料。
这条路线一定精彩,期待更多的惊喜
之前因意外而错过了绍氏广场我的私房地图2 的讲座,希望更多精彩的活动, 谢
呵呵,我也错过了所有的私房地图讲座。
路线是否精彩,都有赖于一路上出现的各色人物:)
不要紧, 谢谢你的回复… 希望你能常分享路上的心情, 祝你一切顺利!
最近虽然不在路上,但脑海里有好多回忆想写下来,为了那些在路上遇到的人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