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Posts
Comments

Archive for February, 2011

丝绸之谜

一名乌兹别克妇女转动着大轮轴整理丝绸线。

我在丝绸之路上走了四个多月,才真真见识到了丝绸的制作,但不是在其发源地中国,而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谷地(Fergana Valley),参观了在当地承传上千年的丝绸生产技术。

坐落在费尔干纳谷地的马儿吉兰(Margilan)小镇是乌国最大的丝绸产地,在此还有一些全人工的丝绸制作仿,并不纯粹是因为没有财力投资技术升级和机械化,而是因为“天然、手工、传统”等关键词已经成了最大的卖点之一。

马尔吉兰于9世纪就已是古丝绸之路上主要的繁华城镇,但它的诞生却有更早的传说——约在公元前300多年,亚历山大大帝势力往东扩到中亚,传说他抵达马尔吉兰时,当地人接待他时准备了丰盛的鸡肉和馕,亚历山大问吃的是什么,当地人回答道:“murgi(鸡) ,non(馕)”,此后就成了地名Morgilon。 (more…)

Read Full Post »

吉尔吉斯坦第二大城市——奥什附近,通往乌兹别克斯坦的陆路口岸。(图源:neweurasia.net)

有者说国界是因战争而形成的——在炮火中被吞并或分割的土地渐渐形成固定的家国边界。有者说国界是为防御外在威胁而形成的——在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画了一条界线,防着线另一端的外人。

攻或守,一条条虚拟的线,交横纵错地把世界地图分划成不同的色块,而像我这样贴着地面行走的旅者,要从一个色块穿越到另一个,时而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刁难,但往往因为这样在越境时会有所领悟。

我去年9月份从吉尔吉斯坦跨越到乌兹别克斯坦时,两个邻国正处于“冷战”之中,两者之间所有的陆路口岸都对各自的国民封锁了,唯有外国游客可以通行,但是外国旅客却因为6月份发生的奥什(Osh)种族暴乱事件而止步,导致原本拥拥嚷嚷的各个陆路口岸门可罗雀。 (more…)

Read Full Post »

消失于博客的日子

登录Wordpress,发现我最后一次更新博客大约在4个月前,难怪不少朋友问我是不是不再写博客了?在这段消失于博客的日子里,初期是因为个人的惰性耽误了更新,后来却是因为我所处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上Wordpress。现在重回博客,我想跟大家说说这期间的变化。 (more…)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