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北边有一个全亚洲最大的巴扎——Dordoi。这个巴扎是一个巨大的批发市场和货物中转站,源自中国、土耳其、东南亚等国的货品集合在此处,然后销售给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商人。
据称这个巴扎支撑着三万人的生计,包括小贩、商品包装人员、运输人员、餐饮业经营者、苦力等。这个巴扎之所以能够成为区域性的中转站,据说是因为吉尔吉斯坦的优惠税收政策;邻国的商人亲自到Dordoi采购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比他们在各自国内直接进口来得便宜。
巴扎里的固定摊位是由一个个集装箱组成,这些铁箱子被叠成两层,一个铁梯子通往第二层的“仓库”,而底层则是经营销售的商店。据说要买下一个固定摊位,价格就相等于在首都买一套相当可观的房子。租金则按地段而定,在主道上的值数千美金一个月。
除了集装箱商店,也有一些半固定摊位——小贩们在巴扎的边边角角,用平板架起一个小摊位做买卖,这样租金便宜点。另外,还有更便宜的选择——流动小贩,他们以手推车在巴扎内到处游走兜售商品,这种小贩主要卖小吃、饮料、药品等商品。
巴扎里的各种小贩,年纪最轻的不到十岁,大多是卖饮料的流动小贩;他们之中有的还在上学,利用空挡时间出来做点小买卖帮忙家计,有的则是文盲。有的十二、三岁的小伙子力气大,就在巴扎里当包装人员——他们利用一些简便的工具,靠自己的力气把成千上万件的衣物压缩成一个小包裹,方便运输。
巴扎里的小贩以女性占大多数,主要因为这里半数以上的商店卖的是女性服饰,而这些服装店大多做的是批发生意,因此有的商店用会门帘把店铺半遮掩,以防生意竞争者抄袭商品样本。
我在巴扎里和各种小贩搭讪后发现,有不少小贩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因为工作不好找,又或者因为“办公室”工作的工资太低,选择到巴扎当售货员,这其中包括曾经在银行工作的扎丽娜和当过记者的姑尔雅。
新闻系毕业的姑尔雅22岁,已经有一个两岁大的女儿,家庭生活的压力让她放弃了曾经的理想。一年前,她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记者,因为是新手,工资只有1700 som(大约36美金),这连房租都交不起,更别说其他的家庭开支。
她和丈夫为了省钱,搬迁到首都北边一个叫Lebedinnovka的村子里租房子,虽然没有自来水,没有洗澡间,用的是公共厕所,房租也要3500 som(约76美金)一个月。她目前在巴扎里工作,每天底薪150 som(约3美金),每卖一件衣服抽佣50 som,生意好时一个月可以挣四、五百甚至更多的美金,生意清淡时,底薪至少也比当记者时强。
姑尔雅的好朋友——23岁的扎丽娜,经济系毕业,则因为要供养身体虚弱的母亲和还在上学的弟弟,辞去了5000 som(107美金)月薪的银行工作,到Dordoi巴扎卖药品。扎丽娜推着一个像婴儿车改装的流动摊位,在巴扎内上下来回的走动,有时还会在巴扎关门后,到市里的药品店做推销。这两位好朋友都期望有一天可以到美国短期工作,赚点钱回来吉尔吉斯坦买房子。
在巴扎的后方,有一个衣物包装区,这里工作的都是男性,包括许多未成年的男孩。我在这里遇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商人娜塔丽,她每隔一段时期就会从哈国的首都乘坐巴士到吉尔吉斯坦采购。
她说今年4月吉尔吉斯坦发生骚乱和政变后,哈国把和吉国的陆路口岸关闭了43天,对她的服装生意带来了不便,店里的货品差点青黄不接。该口岸的关闭对Dordoi巴扎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因为不但哈国的商人过不来,连俄罗斯的顾客也无法通过陆路入境。
巴扎生意受影响,连带影响运输业工人和黑车司机,因为当他们没有货物可运载时,那也等于失业。至今,那段时期内的经济损失依然没有一个估算,而巴扎的生意在那之后一直未恢复元气,巴扎里三万人的生计,也是这次政变的受害者之一。
沙发!这巴扎没天棚的?实用,可不太美观呀
Some part of the bazaar has a canopy over it, but beauty is really not the concern in this bazaar, hahah.
哦看到棚子了,可不是我想像的那种密合型的建筑。
there’s no building or concrete structure in this bazaar, just rows of “double-decker” containers.
每天都在查看你有上载旅游札记上部落格吗,如有我就会喜乐,刚忙细细阅读!
Thanks for the compliment. I have less internet access nowadays, and can hardly find computer that support Chinese writing, thus less updates. The blog diary is at least two weeks behind my travel.
在这个国家里,看样子前苏联的东西还保留了挺多,中国元素多吗?比如商品。。。
Lots of Chinese goods in Kyrgyzstan, in fact, half the things in Dordoi Bazaar are Made in China. Will write a piece on the Chinese traders in Kyrgyz soon.
新读者,很喜欢你的游记,上瘾般一次把你的文章全部读完,现在要一篇篇的等好不难过. 很写实的一篇,有写景,有人物,故事,仿佛嗅到市集的味道,生活的挣扎和期望.惟独没有你的心情.期待下一篇!
why yr posts in chinese? cannot read…! 😦
translate!!
hehe, u can use the google translater, instantly changed a webpage into the desired language. 🙂 it takes too much time to write in two languages on the road, and I have to keep up a blog column for the Chinese website I used to work for, thus more entries in Chinese….